一、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学用结合
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功夫。要把理论学习与科研方向的凝练、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学报特色发展等工作中碰到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
责任人:俞海山、郑淑贞
二、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
在工作上,要深入实际,加强调研,畅通渠道,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困难。
1.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媒(如现有的浙外科研管理QQ群和浙外科研QQ群及部门与学生寝室联系的QQ群等),及时更新科研处部门网站和学报网上投稿系统,利用各种平台传递部门信息,保持与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以及广大师生的密切联系。
2.扩大对二级学院和实体科研机构等调研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它们关于科研发展的规划和相关奖励政策,对不同学院做好相应的指导和督促工作。
3.多倾听基层和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的科研发展力求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
4.完善校内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如在科研经费管理、科研团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等问题上,完善管理流程,注重科研处与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议,尽快修订科研方面的相关文件,以确保科研制度方面的统一衔接。
5.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对科研发展重大事项要进行充分的专家论证和广泛讨论,多方听取意见之后形成决策。对事关广大教师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科研经费的管理等还要协同相关部门做好进一步研究调研工作。
责任人:俞海山、郑淑贞
三、加强改革创新,敢于攻坚克难
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感,敢于攻坚克难。始终围绕我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中心工作,贯彻落实校第一次党代会和《浙江外国语学院关于深化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尽职尽责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1. 召开校学科与科研工作大会,进一步明确我校未来学科与科研发展的思路,为下一步学校加强科研与学科管理的政策创新奠定思想基础。
责任人:俞海山
2. 加强省一流学科建设(包括上一轮的省重点学科),重点加强过程管理与制度建设:要求每一学科制定相应制度,并分年度进行考核与推进。
责任人:俞海山
3、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导向,启动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的培育工作,为我校未来申报硕士授予权奠定基础。
责任人:俞海山
4、以提升科研成果质量为导向,培育高层次科研成果,为我校未来获得省部级以上高层次奖奠定基础。
责任人:郑淑贞
5、加强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加强要素投入,浙江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以建设成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目标,拉美研究与中拉合作协同创新中心以建设成为特色智库为目标。
责任人:俞海山、郑淑贞
6、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与管理制度创新,重点加强二级学院科研管理,推进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制度创新,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的科研积极性。
责任人:俞海山、郑淑贞
7、加强学术交流,浓郁科研氛围,继续办好博达论坛,鼓励省部级以上项目和校高层次培育项目组织开展学术沙龙,形成良好的科研软环境。
责任人:郑淑贞
8、进一步突出《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的特色,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报》的影响力。
责任人:郑淑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