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产业作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产业和依靠人才、依靠技术、突出服务的行业,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思路,也理应成为“新的增长点”。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语言产业发展迅速
语言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但近20年来发展速度很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语言培训、语言翻译、语言测试、语言出版、字幕编辑、语言速录师、语言创意(主要体现在广告中)等为主的语言产业开始兴起,酝酿和产生了一大批以此为主业的公司和出版机构。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字体标准和设计、语音识别、人机对话、机器自动翻译、大数据处理、手机语言辅助软件、特殊群体语言辅助器具等以语言开发为主的技术和产业正在兴起,并逐渐走向产业化。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民生工作,与民生有关的语言产业,如语言康复、语言会展、语言“话疗”等相关产业也正形成积聚效应,蓄势待发。近几年来,语言产业在我国也开始受到学界的重视,山东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都成立了语言产业研究中心,积极孵育语言产业。
世界许多国家都很注意发展语言产业。据日内瓦大学弗朗斯瓦·格林教授的研究表明,瑞士的语言多样性,每年创造500亿瑞郎的收入,约占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10%。国内命名产业1999年的年产值就达到了150亿美元。有人估计,全世界翻译市场年产值可达1万亿元人民币;全球英语教育市场,除大学和政府培训机构外,约有600亿美元的规模。英国与语言相关的收益超过了石油和船运收益,2009年《欧盟语言行业市场规模报告》指出:2008年欧盟成员国的语言市场总产值达84亿欧元,其中语言技术领域的产值为5.68亿,电影字幕和配音领域为6.33亿,语言教学领域为16亿,会议组织中的多语言服务为1.43亿。该报告预测,欧盟2015年语言行业的实际产值可达到200亿欧元。据中国翻译协会统计,我国语言服务业产值,仅翻译一项就高达1576亿元人民币。
语言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随着信息化飞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时代的来临,语言产业作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产业和依靠人才、依靠技术、突出服务的行业,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思路,也理应成为“新的增长点”。
一是积极整合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语言行业,促进语言技术产业化、民生化。以语言信息处理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代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在信息社会,语言信息处理能力的强弱,标志着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竞争力的高下。围绕汉语的语音识别、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人机对话、机器自动翻译以及语义和模态分析引申的新兴业态已由实验室阶段走向市场化。有人预测,未来五年,仅中文语音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就将达到1300亿元。建立在语音识别基础上的智能手机、语音云驾驶系统、语音智能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互动型产品不断推出和升级,正在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而以人机对话、机器自动翻译为核心的技术产品正在取得飞速发展,成为下一阶段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宠儿。这些技术与物联网结合,必将产生“蝴蝶效应”,在产业化的基础上,依靠市场的力量,使之民生化,走进寻常百姓家,为构建“智慧型家庭”提供助力。
二是壮大和发展多语言服务业,更好地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和外交战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世界各国人民的来往和交流越来越频繁,掌握多语言成为人才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成为经济发展、教育交流和文化互通的重要手段,壮大和开展多语言服务成为社会进一步开放的必然发展趋向。与此相适应的语言培训、语言翻译、语言出版、语言测试产业也面临着大发展的机遇。尤其是我国制定了汉语传播战略、企业走出去战略和多边外交战略等,也为发展和壮大多语言服务业提供了契机。
世界各大国都将语言传播作为一种重要文化战略,我国亦然,但是目前我国的语言传播主要依靠教育实现,手段较为单一,而且政府行为明显。我们应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走教育、文化和经济、出版多渠道传播的策略,开拓和培育语言产业。发展文化和出版产业,充分利用多语言人才和多语言产品;促使语言和经济相结合,实现中国商品走到哪,中文商标和说明、中外语言翻译和语言服务跟到哪。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这要求走出去的企业适应当地的文化生态、法律法规以及风俗习惯。而学习和掌握当地的语言是适应当地环境的重要一环。过去,我们主要是聘请翻译解决,但现在仅靠翻译已经不能适应发展,必须培养一批人才来掌握当地的基本国情、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而语言成为第一道必须过的关。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我国企业已分布于世界五大洲184个国家,海外企业务工人员已超过100万,这就要求培养和培育多语言服务人才。今后应依靠市场的力量,既重视高校,也重视市场培训和送出去培养方式以解决此问题。我国已成为经济大国,下一步目标是成为经济强国和外交大国。这需要更多的多语言人才,如“一带一路”建设,就需要各种多语言人才为之服务。
三是紧紧围绕民生政策,发展语言服务产业。语言服务产业要精准发力,围绕语言问题开展,尤其是为困难及特殊群体群众提供服务。我国西部地区不仅是老少边穷地区,也是自然灾害和语言复杂地区,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需要提供语言服务。我国还有部分特殊人群,如聋哑人、儿童语言发展迟缓患者,唇裂、声带术后患者等,这些患者大多需要语言能力康复,这方面的需求也是巨大的,美国、欧洲很多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都有语言治疗师职业,专门为这些特殊人群提供服务,我们也需积极发展这些职业和行业,切实为困难群体提供服务。据《解放日报》2012年8月6日的报道,我国言语矫治人才缺口达14.2万。随着老龄化时代的来临,老年语言问题越来越多。《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在2013年中国老龄人口突破2亿的大背景下,2014年中国养老产业、老龄市场总额将达到4万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8%。养老产业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日常起居、医疗等,也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防止老年痴呆症等精神疾病。发展和规范语言“话疗”和语言康复产业,提供人性关怀,将是未来养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经济全球化、技术信息化和社会老龄化都为语言产业发展带来了莫大的机遇,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语言产业,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使语言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