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科研处、学科与硕士学位点建设办公室(合署)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3016

传真:0571-88213016

E-Mail:kyc@zisu.edu.cn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栏目 > 科研动态
学校召开第二次科研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17-01-16 08:25:08  |  新闻来源:科研处  |  浏览次数:
    1月4日,学校召开第二次科研工作会议。校长洪岗等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副校长曹仁清主持。


  会上,校长洪岗作了科研工作报告,从“顶层规划能力进一步提升,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学科结构有所优化,优势特色学科初步形成”“培育力度逐步加大,科研实力明显增强”“学报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术氛围日益浓郁”等四个方面回顾了学校在“十二五”时期科研与学科发展的成就,并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分析了“十三五”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后,洪岗指出,“十三五”期间,我校在科研与学科建设上要实现五大突破:一是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或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获得突破;二是国家级科研成果二等奖获得突破;三是硕士学位授予权获得突破;四是省部级科学研究平台取得突破;五是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达到省一流学科A类水平,即实现省一流A类学科突破。实现这五大突破,将使我校办学层次上一个新台阶。
  围绕上述目标,洪岗强调,“十三五”期间,我校科研要着重打造四大工程:科研方向凝练工程,通过推进城市国际化研究和教学学术研究,着力建设浙江文化“走出去”、拉美研究与中拉合作两大协同创新中心来凝练科研方向;科研质量提升工程,重点推进重大项目培育、打造学术精品、提升学报办刊质量;科研国际化工程,资助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推动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建设,提升国际合作研究能力;学科品牌建设工程,通过优化学科体系建设、推进省一流学科建设及硕士点的培育创建来建设浙外特色学科品牌。
  会议期间,对获得2015年度科研管理先进单位的中文学院、科技学院和获得第二届青年教师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叶健辉博士、宋树理博士、曹笑笑博士、郭筠博士进行了表彰。
  在科研经验交流与分享环节,樊宝英教授和马新生教授分别作为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的代表介绍了科研管理经验。董红亚教授、孙坤副教授、郭筠副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科研体会。
  樊宝英在谈到中文学院所取得的科研成绩时,与大家作了经验的分享交流。他说,要倡导科研的先导意识,没有科研支撑的教学带有不可持续性;注重学科团队协同功能,强化学科建设的有效组织,同时借助外语优势,以中为本,面向国际,助推中国语言与文化国际传播,将学科凝聚为成员心灵归依的平台;为学科成员争取更多展示和发展的机会,包括创造更多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组织的机会,出台《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资助办法》、《十三五省级一流学科资助办法》等激励办法。
  马新生在现场分享本学院推进科研工作的“12字”经验:制度保障、营造氛围、帮扶服务。开展了一系列具体工作,包括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激励教师从事科研,在学院年度考核中专门设立1个优秀名额奖励科研先进老师,规范了专业和学科建设类项目等集体类项目经费的使用,出台政策将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等同对待,规定了院级项目立项结题和经费使用的办法等;在拓宽教师的科研视野、积累良好的科研人脉等方面积极作为,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与这些知名学者就课题申报、研究选题、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座谈交流;关心年轻教师成长,做好服务工作等措施。
  董红亚主要从事政策研究和养老服务研究,她在谈到如何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时表示:“要积极回应时代的议题,围绕社会重大问题并结合自己学科结构和研究所长,来进一步确定自己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大方向找准了,跟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研究。高校科研机构做研究,往往不缺理论,缺什么?一手数据和调研资料。做政策研究可以有很多和政府部门横向合作的机会,通过借助政府平台和渠道,获取最新最详细的年度基本统计数据。”至于如何突破劣势瓶颈?她说没有捷径,老老实实、踏踏实实积淀。认准一个研究领域和方向后,一个一个课题去做,一篇篇文章去写,不断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发现,不是你找资源,是资源找你。
  孙坤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谈到青年教师要树立科研的信心。他说年轻教师最大的资本是时间,大家在开展科研工作时,可以做三件事来增加自己做科研的成功率。“首先是创设条件进入顶级科研学术团队,比如尽可能与国外那些杰出教授取得联系,向他们学习取经。其次是借力各类科研资源。网络时代,信息扁平化,通过网络,大多数资料都可以得到。仪器也也可以租用或合作得到使用。第三,科研成果发表和项目申请,这是所有科研人员的难题。我建议试着不断投稿直到有核心期刊录用,这时会信心百倍,以后投稿会越来越顺利。同样,项目申请也是如此,先从小项目报起,随着文章和项目的累积,大项目申请会成功机率会加大,如此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作为一名阿拉伯语教师,郭筠谈到全国每年毕业的博士不超过十人,全国没有一本专门为阿拉伯语而设的核心期刊,“更何况我是研究阿拉伯历史地理古籍和墓碑的,没有相关的学科背景,科研和发文章难度可想而知。”她的发言围绕“小语种教师如何找到自己的科研方向”来展开,她说应该把个人学术兴趣与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开展学术研究,将国家和地方需要作为第一目的。同时,以认真踏实的态度作基础研究,用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决策、服务教学与人才培养。她介绍自己所撰写的论文紧密契合一带一路、阿拉伯地理古籍中的中国、浙江、杭州等大众关注的热点,希望用自己的一点点力量证明自古以来中阿友谊源远流长、证明中国南海就是中国的领土。
  各学院(部)、部门负责人,分管科研工作的相关负责人,科研秘书、教师代表等共170余人参加了会议。

 

摄影:张佩丽